* 高法院各審判庭關于違反訴訟程序的30個裁判觀點
01.參與過案件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針對該案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的審判觀點解析:基于第三人撤銷之訴產生的案件,應當理解為《* 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zhí)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三條規(guī)定所規(guī)定的“本案”,第三人撤銷之訴應認定為該條司法解釋所稱的“該案其他審判程序”。參與過案件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應當嚴格執(zhí)行司法解釋確定的審判人員回避制度,不得再參與針對該案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的審判。觀點來源:* 高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第64輯)觀點解析:申請回避是當事人的一項訴訟權利,應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間內行使。《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由此可見,當事人行使回避權有兩個時間節(jié)點:一是在當事人接到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通知書后法庭調查開始前提出,通常的方式是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宣布審判人員名單后,主動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 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告知當事人對合議庭組成人員、獨任審判員和書記員等人員有申請回避的權利”,因此,一般而言,人民法院在開庭前應告知當事人申請回避的權利。二是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條件是回避事由是在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中才知道的,人民法院不得以當事人已經行使過回避權為由予以駁回。如果一個案件多次開庭,其間當事人只要知道了回避事由,在* 后一次法庭辯論終結前均可以申請回避。如果當事人在案件審理開始時就知道回避事由,法庭調查開始前明確表示不申請回避,而后又申請回避,因其申請回避權已喪失,人民法院對此可不再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如果全部庭審結束后當事人才知道回避事由,且該事由確屬審判人員應當回避的情形,但申請回避的法定時間已過,人民法院對此仍需要區(qū)別對待,依法作出處理。由于此時當事人已無申請回避權,人民法院無須就回避申請再向當事人作出口頭或者書面決定,也可不答復當事人。經調查,審判人員與本案確有利害關系,該事由很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要求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自行回避。觀點來源:* 高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2021年版)03.當事人于上訴期間屆滿后對委托代理人的上訴行為進行追認的,能否視為當事人于法定上訴期間內提起上訴觀點解析: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提起上訴的,應當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的上訴期間提出,代理人代為提出上訴的,必須按照該法第五十九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取得特別授權。在法定上訴期間內,當事人未提出上訴,代理人雖提出上訴但未獲得當事人特別授權,當事人于法定上訴期間屆滿后追認代理人代為上訴行為的,不能視為當事人于法定上訴期間內提起上訴。觀點來源:* 高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第66輯)04.在當事人對駁回起訴的裁定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裁定指令一審法院繼續(xù)審理的情況下,一審法院是否需要更換合議庭審理觀點解析:有觀點認為,根據(jù)《* 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十五條第一款“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其他程序的審判”的規(guī)定,一審法院對該案已作出駁回起訴裁定,應視為合議庭已參與過該案審判工作。二審法院裁定指令該案進行實體審理,屬于規(guī)定中的“其他程序”,一審法院原審合議庭組成人員應當回避。也有觀點認為,一審法院作出的駁回起訴裁定,僅是認為當事人的起訴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起訴要件而作出的程序性駁回,對該案并未進行實體審理。二審法院指令一審法院審理,系認為該案符合起訴要件,應進入實體審理程序。此種情形下由一審法院原審合議庭組成人員繼續(xù)審理,既不違反回避的相關規(guī)定,也可提高案件審理效率。* 高法院民一庭傾向認為:對于二審法院指令一審法院審理的案件,原作出駁回起訴裁定的審判人員可以繼續(xù)審理。主要理由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理解《* 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中的“一個審判程序”。第一,一般理解,“一個審判程序”應當是一級法院對案件爭議的問題已經履行法定審理程序,并對爭議問題特別是實體問題行使“判斷權”。此種情形下,為防止原審合議庭組成人員對案件繼續(xù)審理已先入為主,形成固定認識,更好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需更換審判人員審理,這也是回避制度題中之義。第二,二審法院撤銷一審法院作出的駁回起訴裁定,指令一審法院審理,系認為該案符合起訴要件,一審法院程序性駁回起訴不當,本案應當進行實體審理。此時,原審合議庭組成人員對案件爭議的實體問題并未行使過實質“判斷權”,一審法院繼續(xù)對該案件進行實體審理,應視為上述司法解釋第四十五條第一款所指的“一個審判程序”的延續(xù),而非該案的“其他程序”,故原審合議庭組成人員不需要回避。05.一方當事人提起訴訟,法院受理后對方提出反訴。訴訟過程中,提起訴訟的當事人申請撤回本訴,法院在準予原告撤訴申請的同時,裁定駁回本訴被告提出的反訴是否合適觀點解析:無論作為原告還是被告,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均應得到保護。至于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是案件實體審理的問題。法院受理當事人提出的反訴請求,表明反訴符合案件受理的條件,在本訴原告撤回本訴時,反訴并不受影響,可以作為單獨的案件受理。人民法院僅以本訴原告撤回本訴起訴為由,直接裁定駁回被告的反訴,違反了《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觀點來源:《* 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裁判規(guī)則》06.法院缺席審理后又聯(lián)系到被告但未再組織庭審即作出判決的,是否違反法定程序裁判要旨:本案中,原審法院經合法的公告送達后開庭審理符合法定程序,在雅電公司未參加原審庭審的情況下缺席審理并無不當。原審法院在庭審后接到雅電公司來電,已向其郵寄送達了起訴狀以及證據(jù)材料,并且告知其可以提交答辯意見及提供證據(jù),雅電公司亦提交了《代理意見》并表示沒有證據(jù)提供。上述事實表明,原審法院保障了雅電公司的訴訟權利。在此基礎上,原審法院未再次組織庭審,依據(jù)在案證據(jù)作出原審判決并未違反法定程序。案例:(2021)* 高法知民終774號上訴人北京雅電科技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成都愷締科技有限公司計算機軟件開發(fā)合同糾紛07.原告在法庭辯論終結前增加訴訟請求而法院未準許的,是否違反法定程序裁判要旨:《民訴法解釋》第232條規(guī)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并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所以,人民法院對于原告增加的訴訟請求予以合并審理至少應滿足如下要件:基于此,原告增加訴訟請求雖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但如果該增加的訴訟請求內容與本案爭議的法律關系不屬于同一法律關系,法院不予準許其該項增加的訴訟請求,并告知其可另行起訴的,并不違反法定程序,亦不影響原告的訴訟權利。案例:(2021)* 高法知民終1926號上訴人行知技術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南京光輝互動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孫某凱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08.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性質或民事行為效力與法院認定不一致的,法院只歸納焦點,不再負責釋明裁判要旨:《* 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十三條規(guī)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jù)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作為焦點問題進行審理。但法律關系性質對裁判理由及結果沒有影響,或者有關問題已經當事人充分辯論的除外。存在前款情形,當事人根據(jù)法庭審理情況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并可以根據(jù)案件的具體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本案中,五冶公司起訴請求解除合同,精誠公司、龍潤公司反訴請求五冶公司繼續(xù)履行合同,雙方的請求均隱含合同有效的主張。一審法院根據(jù)案件事實認定合同無效,與雙方主張確有不同。但是一審法院專就合同效力問題組織當事人發(fā)表了意見,該問題已經充分辯論。精誠公司、龍潤公司上訴稱一審法院認定合同無效卻未釋明可變更訴訟請求違反法定程序,該上訴理由缺乏法律依據(jù),不能成立。案例:(2020)* 高法民終848號上訴人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上訴人新疆精誠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上訴人新疆龍潤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神華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09.執(zhí)行異議案件立案后未通知當事人系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應予撤銷裁判要旨:* 高法院認為,在執(zhí)行過程中,當事人有對人民法院的執(zhí)行行為提出異議的權利,相關當事人有參與異議程序并選擇進行或者不進行答辯的權利。《* 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zhí)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執(zhí)行異議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或者第二百二十七條規(guī)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內立案,并在立案后三日內通知異議人和相關當事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發(fā)現(xiàn)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申請?!备鶕?jù)該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執(zhí)行異議案件后,首先應當在三日內將執(zhí)行異議案件立案的事實通知異議人和相關當事人,使相關當事人了解執(zhí)行異議的內容,從而做參與異議程序的相應準備,以充分保障其辯論權利的行使。就本案而言,經查閱湖北高院原審在卷材料,未發(fā)現(xiàn)該院在異議案件立案后及時通知農行武當山支行和相關當事人的記載,該行為導致農行武當山支行無從知悉本案執(zhí)行異議程序的開始和進行,進而導致其無法參與執(zhí)行異議程序并對武當山農商行提出的執(zhí)行異議作出抗辯。綜上,湖北高院的異議審查,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案例:(2020)* 高法執(zhí)復3號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qū)支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10.案件是否經審判委員會討論屬于人民法院內部工作程序,不屬于一審法院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情形裁判要點:* 高法院認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由合議庭或者法官一人獨任審理。各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審判委員會的職能是總結審判工作經驗,討論決定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法律適用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重大問題。可見,案件是否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屬于人民法院內部工作程序,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規(guī)定的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情形。本案中,姜潔基于案涉賬戶內資金為其所有,訴請判令林慶義返還相應款項,對此,人民法院需要對案涉賬戶內的資金是否屬于合法的民事權益進行判斷,不存在行政違法確認的問題。姜潔關于一審程序錯誤的上訴主張無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案例:(2015)民一終字第103號上訴人姜某、車某、林某與被上訴人夏某財產返還糾紛11.人民法院在解除雙務合同時未向當事人釋明可一并提出返還原物或折價補償、賠償損失等請求的,是否違反法定程序Ⅰ、合同各方當事人在簽訂、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其意思表示可能會發(fā)生變化。但只要合同各方協(xié)商一致、意思表示真實,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則應對締約各方產生法律上的拘束力。當事人如意思表示發(fā)生變更,一般應以明確的方式作出,并以變更后的意思表示來確定締約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案件的案由反映了案件所涉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確定案由是人民法院為便于當事人訴訟、規(guī)范審判管理和司法統(tǒng)計,根據(jù)個案的具體情況、合同約定的內容等,對訴訟爭議所包含的法律關系進行的概括和總結。本案中,涉案合同兼有投資性權益轉讓合同與股權轉讓合同的法律屬性。故在案涉糾紛無法僅適用單一類型化的合同規(guī)則進行處理的情況下,一審法院對案涉合同性質認定準確;將本案案由確定為“合同糾紛”,并無不當,本院均予以確認。Ⅱ、一般情況下,合同依法成立以后,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但如果出現(xiàn)一方不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以及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另一方催告,遲延履行的一方在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等情況,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合同法對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事由作出了規(guī)定。Ⅲ、* 高法院認為,根據(jù)《民商事審判工作紀要》第36條第二款、第49條的內容,關于雙務合同解除時人民法院的釋明問題。第一審人民法院雖未予釋明,如果返還財產或者賠償損失的范圍確實難以確定或者雙方爭議較大的,也可以告知當事人通過另行起訴等方式解決,并在裁判文書中予以明確。故韓某等三人關于一審法院未向其釋明可提出返還請求,程序違法應予發(fā)回重審的主張,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韓某等三人如與戴學濟、興和公司就合同解除后的財產返還問題產生糾紛,可另循法律途徑解決?!睹裆淌聦徟泄ぷ骷o要》亦指出,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節(jié)假日順延)9時30分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這一標準已經取消。因此,無論當事人自動履行還是司法強制執(zhí)行,均應注意本案所涉利息標準與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銜接。案例:(2020)* 高法民終970號上訴人韓某、廣東正德置業(yè)有限公司、佛岡華同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廣東興和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戴某濟及原審第三人吳某明、蘇某林合同糾紛12.法院向在境外的當事人送達時僅向其國內住址送達并公告,是否違反法定程序裁判要旨:* 高法院《關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guī)定》第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時,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受送達人送達司法文書,適用本規(guī)定。而陳平作為在境內有住所的本國公民,一審法院向其法定住址送達司法文書,隨后又進行公告送達,程序并不違法。陳平有關二審法院未進行調查、詢問程序違法等主張,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再審審查范圍,本院依法不予審查。案例:(2021)* 高法民申5301號再審申請人陳某與被申請人余某芬及一審被告陳某民間借貸糾紛13.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對案件進行審理并不屬于嚴重違反法定程序裁判要旨:* 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條規(guī)定:“經* 高人民法院批準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級別管轄標準的規(guī)定,應當作為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的依據(jù)。”本案一審起訴時有效的《* 高人民法院關于調整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準的通知》(法發(fā)〔2015〕7號)規(guī)定:“二、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受理法院所處省級行政轄區(qū)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貴州、西藏、甘肅、青海、寧夏高級人民法院,管轄訴訟標的額2000萬元以上一審民商事案件,所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訴訟標的額500萬元以上一審民商事案件。”陜西中建于2016年11月11日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的標的額為4229萬余元,一審法院受理本案符合上述通知的規(guī)定。在審理過程中,因陜西中建對佳宏煤礦的礦井建設費用的評估鑒定無法進行,陜西中建請求將該部分所涉金額2629萬余元另行主張,訴訟標的降至1600萬余元,按照《* 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法釋〔2009〕17號)第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未依法提出管轄權異議,但受訴人民法院發(fā)現(xiàn)其沒有級別管轄權的,應當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法院未發(fā)現(xiàn)其沒有級別管轄權并將本案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確有不當。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二十五條規(guī)定:“下列情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四項規(guī)定的嚴重違反法定程序:(一)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二)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未回避的;(三)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的;(四)違法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一審法院未發(fā)現(xiàn)其沒有級別管轄權并將本案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并不屬于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四項規(guī)定的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情形,故不影響本案二審的審理和判決。案例:(2018)* 高法民終476號上訴人大方縣佳宏煤業(yè)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陜西中建礦業(yè)有限公司、一審被告貴州貴得金礦業(y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采礦權承包合同糾紛14.同一律所兩名律師分別代理原、被告是否違反法定程序裁判要旨:* 高法院認為,一、二審法院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對于由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代理本案,聽取了案件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在楊秀珍與各被申請人均堅持要求不變更代理律師以及各自向法院提交了《豁免函》情況下,方被準許。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三十九條僅規(guī)定了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而并未就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不得擔任爭議雙方當事人的代理人作出禁止性規(guī)定。《律師執(zhí)業(yè)行為規(guī)范》第五十條第(五)項雖然規(guī)定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同時擔任爭議雙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律師事務所不得與當事人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但該文件是全國律師協(xié)會制定的行業(yè)性規(guī)范,而不屬于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故楊秀珍主張雙方的代理律師由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擔任嚴重違反法律規(guī)定、原審法院剝奪了當事人辯論權利的理由因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jù),不能成立。15.證據(jù)在對方當事人控制之下,是否屬于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jù)的情形裁判要旨:* 高人民認為,《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返回>>